米樂m6官網登錄入口:下好芯片人才培養“先手棋”
作者:米樂發布時間:2025-03-08
前不久,由廣西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主導、我國自主創新研制的寬視場X射線偏振探測立方星搭載中國最大的固體火箭“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空間飛行驗證取得圓滿成功。接下來,研究人員將基于立方星技術,研制由90個X射線偏振探測器組合而成的寬視場低能偏振探測器。
學院在讀博士生封煥波作為研究團隊的核心技術骨干,從本科就加入了立方星有效載荷研制,主導設計了X射線偏振氣體探測器、電子學系統和機械結構等。
這是廣西大學實施“芯火燎原計劃”,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體”破解芯片“卡脖子”難題、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一個縮影。“芯火燎原計劃”是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創新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的舉措。該模式實行全員導師制,圍繞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開發“高能天體物理空間探測虛擬仿真實驗”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通過天文菁英班、創新人才培養班、“芯火燎原暑期訓練營”、科研項目育人等形式,引導學生們思考實際問題,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進入科研團隊后,老師讓我圍繞‘為什么要做這一項目’‘如何實現這一項目’來思考,讓我們一開始就清晰未來努力的方向?!蔽锢砜茖W與工程技術學院本科生李國浩說。
廣西大學副校長梁恩維介紹,作為基礎學科的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率先建設和形成交叉特色學科支撐方向,包括物理電子學與空間粒子探測、光量子芯片、納米發電機與自驅系統集成等。建設實驗室面積近4萬平方米,配置研究設備價值近2億元,服務面向重大科學問題探索的國家空間站項目、“量子科技”的戰略布局等,努力下好芯片人才培養的“先手棋”。

博士生謝立榮從本科開始就進入研究團隊。作為核心技術骨干,他參與兩次“芯火燎原暑期訓練營”,擔任課程助教,并在中國空間站伽馬暴偏振探測儀項目中設計了大陣列像素芯片。
集成電路技術門檻較高,橫跨物理、材料、機械等多學科。廣西大學在人才培養上實行跨學院跨學科、學院內跨專業培養,覆蓋9個學院17個專業,構建起多學科交叉培養創新型人才路徑米樂m6網址。
廣西大學將科研理念融入教學,注重把科學實驗貫穿在教學中、把最新科技成果融入課堂中、把項目研究成果編入教材中。同時,依托國家級科研項目,在科研環節、科研管理、科研評價、成果推廣等全過程中,建立師生學術共同體,學生由理解科研到參與科研,不斷在科研實踐中提高科研素養。
“讓學生們在專任教師實驗室進行項目深化,以‘大創項目’為孵化地,力求本科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或者學科競賽項目全覆蓋,實現以國家科研項目為導向的創新型人才全鏈路培養。”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韋克金說。
如今,廣西大學“芯火燎原計劃”已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聯合建立科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并向國際國內天文學界輸送優質人才120多人米樂m6官網登錄入口。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21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周仕敏 通訊員 李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