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汽車芯片國產化加速 智算領域現新增長極
作者:米樂發布時間:2025-02-15
來源:【通信信息報社】
?。ㄓ浾?張蘇慧)據央視新聞報道,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一家科技企業研發的國產高性能汽車芯片引來多方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產品牌車企也開始在高性能芯片上加速布局。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趨勢帶動了市場對汽車芯片的需求,整車企業紛紛布局并深度參與到汽車電子尤其是汽車芯片領域,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D片來源:攝圖網)
車企加速布局芯片賽道
我國新能源汽車首次突破年產1000萬輛,汽車芯片的市場需求激增。同時,汽車進入智能化“下半場”,對于芯片的依賴程度更高。中汽協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搭載的芯片數量約500—800顆,而高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的芯片數量將超過1000顆。若實現L5級自動駕駛,汽車搭載的芯片很有可能達到1200顆以上。
目前,我國汽車廠商、科技企業等正加大研發力度,進入汽車芯片賽道。例如,近日,東風汽車發布了首顆國產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微控制單元芯片——DF30芯片,通過中國整車廠基于自身的應用場景理解,根據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需求定制的高端MCU(微控制單元)芯片,打通了芯片開發全流程,在國產車規級芯片的開發模式上實現了創新。
據了解,新勢力車企多為自主研發,今年7月和8月,蔚來和小鵬先后宣布其自主研發的芯片成功流片,理想汽車計劃在香港建立芯片研發辦公室,加速自研智能駕駛芯片。傳統車企則多為聯合開發,從2021年開始,上汽、東風、吉利、長城等車企,開始規?;赝顿Y芯片產業,布局的產品覆蓋了車身控制芯片、智能座艙芯片、自動駕駛芯片等。其中,投資MCU、IGBT、SiC這些控制類芯片的車企不在少數。
我國正加快推進,汽車芯片行業標準制定
隨著汽車芯片行業快速的發展,我國加快了產業標準的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3月發布的《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就提出,開展汽車企業芯片需求及汽車芯片產業技術能力調研,聯合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等關聯行業研究發布汽車芯片標準體系。推進MCU控制芯片、感知芯片、通信芯片、存儲芯片、安全芯片、計算芯片和新能源汽車專用芯片等標準研究和立項。
2023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發布《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重點聚焦核心控制、電源驅動、IGBT、大算力計算、高容量存儲、信息通信、功率模擬、高精度傳感器等車規級汽車芯片,通過多層推進、多方協同,深入推進相關產品可靠性水平持續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1月發布的《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到2025年將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將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基本完成對汽車芯片典型應用場景及試驗方法的全覆蓋?!吨改稀诽岢鰧⒓涌炱囆酒h境及可靠性、電動汽車芯片環境及可靠性、汽車芯片信息安全等關鍵標準的研制工作。此外,還將推動制定智能駕駛計算芯片、汽車ETC芯片、紅外熱成像芯片、蜂窩通信芯片、安全芯片、電動汽車用功率驅動芯片等一系列重要標準,以進一步細化并明確各類汽車芯片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指南》的制定對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發展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在構建和完善汽車芯片行業標準體系的同時,將有效指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技術的發展,有利于支撐我國相關產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更好地滿足汽車的技術和產業發展需求米樂。

芯片自給自足為新興領域發展鋪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周峰表示,隨著智能駕駛等級的不斷升級,汽車單車搭載的車規級芯片的數量和價值將持續增長。車規級芯片需求的增長也將全方位帶動國內芯片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
隨著國產車規級芯片的自主研發能力逐漸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米樂M6。芯片自給自足不僅可以降低對進口芯片的依賴,還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整個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從而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除了直接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外,芯片自給自足還將加速云網底座、智算、人工智能應用等領域的發展。汽車智能化所需的大量數據處理、算法優化等工作,需要高性能芯片的支持。而隨著汽車芯片產業的壯大,將催生更多針對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方向的技術創新,推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新興領域的發展。
本文來自【通信信息報社】,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