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樂M6:“不僅僅是防護” 當安全帽擁有智慧芯片
作者:米樂發布時間:2025-02-11
北京西城區白紙坊街道,住總集團光源里棚戶區改造項目。細心人可以發現,這里的工人都頭戴一頂不太尋常的安全帽進出施工現場。這頂安全帽就是由住總人力資源中心研發的智能安全帽。
可以明顯看到,這頂安全帽后面帽檐上比普通安全帽多了一個小盒子,盒子中安裝的就是那顆有“智慧大腦”之稱的芯片。當擁抱智慧芯片以后,這頂安全帽就成為了智能安全帽,或者說成為了勞務人員智能安全管理系統的一個節點。
“安全絕對是第一位的!”項目書記吳磊介紹,光源里棚戶區改造項目地處北京歷史核心區的西城區白紙坊,事關495戶百姓的安居,是重點民生工程。
他說,工程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包括四棟住宅樓和整體地下車庫,在老城區算得上是大體量工程米樂。可是施工空間極其狹小,真好比在螺絲殼中做道場。在如此狹小的空間投入如此多的勞動力,特別是工程結構施工期間,交叉作業很多,存在不小的安全風險。應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管理實效,是引入智能安全帽的初衷之一。工程管理者把安全看得比天大,他們容不得絲毫的疏漏。以往主要靠人力來檢查工人是否遵守安全規則,比如是否規范佩戴安全帽,主要依靠安全員瞪大雙眼來巡視。現在,工程管理者有了“鷹眼”,視頻監控系統能夠利用攝像頭和AI分析對不安全行為進行抓拍。這套系統還能自動探測周邊危險源,主動發出安全預警。有了傳感網絡和定位技術加持,還有效攻克了室內和地下空間信號弱的難點。
在日常的管理調度中,智能安全帽也發揮了作用。當安全帽裝上芯片以后,這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統計每個工種的工人有多少,適時調節施工現場的工作安排。項目生產副經理趙大鵬拿起手機展示,現在通過手機移動端就可以看到8號樓5層有12個工人,可以根據進度安排調整勞動力至其他部位,或者抽調人手來這里協助他們的工作。米樂m6官網登錄入口
智能安全帽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實現了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傳輸,并通過移動終端實時整理分析數據清楚掌握。工人們一經過安裝有接收裝置的區域,他們的位置信息就會被收集,現場分布和個人考勤數據等給項目管理者提供科學的管理決策依據。勞務負責人李紅彪說,系統能夠精準記錄工人用工狀態,精準落實勞務實名制管理。比如想了解某個工人當月的出勤狀況,系統上面都是有軌跡的,他在什么時間進場、什么時間退場,精準無誤一目了然。
住總集團人力資源中心黨委書記劉廣軍表示,我們可以通過后臺真實掌握勞動力的投入與變化,形成標準化、電子化的施工日志,最主要是系統可通過采集勞動力投入情況、工程量數據,精準分析各勞務隊伍、工種的作業效率,從而幫助公司篩選出一批高品質的產業工人,實現精細化的勞動力計劃和調配管理。

住總人力資源中心負責研發的王成偉表示,通過人員實名智能安全管理系統的試點應用,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將進一步聚焦技術創新與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數據價值,提該產品性能與監管效率,持續降低安全事故風險,服務集團建安施工生產。撰稿:張熙供圖:趙大鵬 靳思琪 人力資源中心美編:劉曉翠